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5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503篇
地质学   1585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20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四川省井研县岩体破碎、坡体崩滑等地质灾害频发.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的7.0级地震对井研县坡面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为防止群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井研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排查.通过调查核实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29处,其中新增31处.本文根据井研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92.
城市防灾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子系统,本文以地震高发的峨山县城(包括双江镇和小街镇)为研究对象,对县城防灾空间布局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研究选取量化指标-随机聚集维数进行测算,意在对峨山县城城市防灾空间的分形特征进行验证,并对防灾空间布局体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峨山县双江镇和小街镇城市防灾空间布局具有分形结构;2.双江镇和小街镇城市防灾空间呈现二元分异结构;3.双江镇城市防灾空间受地震断裂带影响呈现多中心分形结构;4.小街镇防灾空间布局呈现一元化单中心分形结构。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针对滑坡治理以后的稳定状态综合评价问题,从影响因素多因子多层次角度出发,构建综合评价决策模型,提出了滑坡治理稳定状态综合评价的耦合权重确定方法,即基于优先关系排序-二元相对比较的权重计算确定方法,以避免一致性检验,减少评判的主观性,还采用程序编程语言编制了相应计算分析程序。在此基础上,结合杭金衢K103滑坡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治理情况,采用基于耦合权重的滑坡治理稳定状态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其历经治理的稳定状态分析和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滑坡历经综合治理,所处的稳定状态等级区间为基本稳定状态(EII);各项工程措施充分发挥功能效应,稳定系数由0.98提高至1.20,滑坡整体稳定,安全储备充足。  相似文献   
996.
多年冻土区输电线路冻融灾害防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我国冻土区输电线路的不断建设,冻土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正确处理多年冻土与输电线路工程的关系,已成为输电线路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文中主要就多年冻土区输电线路建设所遇到的冻融灾害以及相应对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对于公路和铁路,输电线路基础均为埋入式基础,对冻土扰动强烈、传热作用突出. 输电线路属于点线工程,在线路选线和设计阶段,通过输电线路选线、塔基类型的合理确定,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少冻融灾害的产生. 在选择塔基类型时应重视冻拔作用对塔基稳定性的影响. 输电线路基础为明挖基础时,施工周期和时间的选择、施工过程的控制等对减少热扰动作用明显. 随着工程同步进行的冻土基础监测,对输电线路塔基稳定性分析、工程合理转序、运营维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输电线路建设中的冻土问题在不同建设阶段,防控重点均有所不同,只有全面把握,才能科学应对.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通过对江西某核电站选址及附近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结合拟选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对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进行了地质灾害预测;重点是覆盖岩溶区地面塌陷的易发性研究,根据岩溶地面塌陷产生的地质条件和诱发影响因素,采用了定性-半定量判别法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易发性;并针对核电站工程建设布局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为工程建设选址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In this work, the treatment of actual agro‐industrial wastewaters (IWW) by a UV/H2O2 proces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aqueous wastes were received from industrial olive oil mills and then treated by laboratory scale physicochemical methods, i. e., coagulation using ferrous and aluminum sulfate, decantation, filtration and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carbon. These wastes are brown colored effluents and have a residu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in the range of 1800 to 3500 mgO2 L–1, which cannot be further eliminated with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The UV/H2O2 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monochromatic irradiation at 254 nm using a thermostated reactor equipped with a mercury vapor lamp located in an axial position. The effects of initial H2O2 concentration, initial COD, pH and temperature have been studi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maximum color and COD remova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e suitability of the UV/H2O2 process for both removal of high levels of COD and effectively decolorizing the solution. In particular, 95% of color removal and 90% of COD removal were obtained under conditions of pH = 5 and 32°C using 2.75 g H2O2 g–1 COD L–1 during 6 h of UV‐irradiation. The treatment is unaffected by pH over the range 2 to 9. In addition, the COD removal is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whereas the color removal has not been affected by this parame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droxyl radicals generated from the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H2O2 by UV‐irradiation of the solution could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mineralize the organics contained in IWW. The mineralization of the organics seems to occur in three main sequential steps: the first is the rapid decomposition of tannins leading to aromatic compounds, which are confirmed by the decolorization of the IWW; the second step corresponds to the oxidation of aromatics leading to aliphatic intermediates, which occurs by the cleavage of an aromatic ring, and is established by the removal of aromatics, and the final step is the slow oxidation of the aliphatic intermediates, which is measured by the COD removal.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案例的边坡治理方案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全敏  丁保艳  吴定洪  赵涛 《岩土力学》2008,29(5):1351-1354
边坡治理是边坡工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其治理方案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边坡治理的成功与否。边坡的治理需要很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知识的获取一直是边坡治理决策的瓶颈问题。长期以来,边坡治理工程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这些案例中蕴涵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急需挖掘与开发,并应用于边坡治理决策中,进而指导边坡治理工程实践。为此,针对边坡治理决策中的边坡治理方案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的边坡治理方案选择系统,用以对边坡治理方案选择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该研究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吹填细砂软弱地基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针对吹填细砂及下卧软黏土地基的工程性质,对强夯-降水联合法和无填料振冲法结合整体塑料排水板加固此类地基的适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振冲施工工艺的振冲间距、上拔间距等振冲大面积施工参数,同时分析了强夯过程中下卧黏性土中孔隙水压力的增长消散过程及影响因素,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